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骊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官场的失望。
诗中的骊山被描述为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国家的富强和繁荣。然而,骊山的壮丽景色却无法让诗人感到欣慰,因为他深知国家的衰败和官场的黑暗。诗人用“花萼罢登临”来形容自己无法登上骊山顶峰,暗示自己无法在官场中获得成功和地位。
诗中还出现了“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的对比。这里指的是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没有正直的官员来为国家照明,而只有贪污受贿的官员。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官场的失望。
诗中还出现了“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的意象。这里的鼎湖和银海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地方,象征着荣耀和辉煌。然而,诗人认为这些辉煌已经远去,只剩下了空虚和寂寞。
最后两句“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盛的期望。万岁蓬莱日指的是希望国家能够重新恢复昔日的辉煌和荣耀。羽林是指古代的禁卫军,长悬旧羽林表示诗人希望能够恢复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威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骊山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官场黑暗和国家衰败的失望。诗中的意象和对比都很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lí shān
骊山
lí shān jué wàng xìng, huā è bà dēng lín.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
dì xià wú cháo zhú, rén jiān yǒu cì jīn.
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dǐng hú lóng qù yuǎn, yín hǎi yàn fēi shēn.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wàn suì péng lái rì, zhǎng xuán jiù yǔ lín.
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