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襄阳的闻喜亭上,俯瞰汉江的景色,并表达了他对远方乡思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情感。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亭栏下望汉江水,
浮绿无风写镜明。
日脚穿云射洲影,
槎头摆子出潭声。
樯帆落处远乡思,
砧处动时归客情。
使者徘徊有佳兴,
高吟不减谢宣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站在襄阳的闻喜亭上,俯瞰汉江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归家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亭栏下望汉江水的景象,用浮绿无风写镜明来形容江水的平静和清澈,仿佛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接着,诗人描述了太阳的光线穿过云层射在江面上的影子,以及槎头摆子出潭声,描绘了江面上船只的活动和水声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江水的景色之中,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乡思的思念之情。他描述了樯帆落处时的远乡思念,以及听到砧声时的归家情感。樯帆落处远乡思意味着当诗人看到远处的船只离去,他就会思念远方的乡土。而砧处动时归客情则表示当诗人听到敲打砧杵的声音时,就会产生回家的情感,渴望归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这里的使者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徘徊在亭上,观赏江水的美景,心情愉悦,高吟不减谢宣城,表达了他在韩钦圣学士的陪伴下,高兴地吟诗,不输给宣城的谢宣城。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在美景中的愉悦和创作的激情。
hé hán qīn shèng xué shì xiāng yáng wén xǐ tíng
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tíng lán xià wàng hàn jiāng shuǐ, fú lǜ wú fēng xiě jìng míng.
亭栏下望汉江水,浮绿无风写镜明。
rì jiǎo chuān yún shè zhōu yǐng, chá tóu bǎi zǐ chū tán shēng.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
qiáng fān luò chù yuǎn xiāng sī, zhēn chù dòng shí guī kè qíng.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
shǐ zhě pái huái yǒu jiā xīng, gāo yín bù jiǎn xiè xuān chéng.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