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隔霜林意

  • “岸隔霜林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岸隔霜林意”出自宋代张舜民的《东行别矴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àn gé shuāng lín y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岸隔霜林意”全诗

    《东行别矴斋》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分类:

    作者简介(张舜民)

    张舜民头像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东行别矴斋》张舜民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东行别矴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东行别矴斋》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译文:

    宴席上坐着多么愉快,又有谁能强行东行。
    山川不改变它们的颜色,人们各自有自己的情感。
    河岸隔开了寒霜和林木的寂静,斋房里只有夜水的声音。
    虚妄地传说少陵老人,他一生只在自己的一室之中度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舜民在宴会上的情景和他的东行别离之情感。第一句“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表达了他在宴会上的欢愉,但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东行的离别之痛。他在享受宴会的喜悦时,内心却难以忽视东行的使命和责任。

    第二句“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表明自然界的景色并不因人的离别而改变。山川永恒,而人们的情感却因各自的事务而分离。这种对比凸显了人类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界的永恒。

    接下来的两句“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和寂寞。河岸隔离了诗人和他所留恋的寒霜和林木的意境,而斋房中只有夜晚流水的声音,强调了他的孤独感和空虚感。

    最后两句“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提到了少陵老人,暗示了诗人对传说中的智者和隐士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少陵老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度过了整个平凡的一生。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宴会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世间欢愉和内心孤独的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追求精神境界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岸隔霜林意”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ōng xíng bié dìng zhāi
    东行别矴斋

    yàn zuò qǐ bù hǎo, yǒu shuí qiáng ěr xíng.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shān chuān bù gǎi sè, ér nǚ gè wéi qíng.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àn gé shuāng lín yì, zhāi kōng yè shuǐ shēng.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xū chuán shǎo líng sǒu, yī shì guò píng shēng.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岸隔霜林意”平仄韵脚

    拼音:àn gé shuāng lín yì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岸隔霜林意”的相关诗句

    “岸隔霜林意”的关联诗句

您也许还喜欢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