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同龛把茅下

  • “弥勒同龛把茅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弥勒同龛把茅下”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次韵林仲和筠庄》,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í lè tóng kān bǎ máo xià,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弥勒同龛把茅下”全诗

    《次韵林仲和筠庄》
    青青谷口自披榛,断取它方宝界新。
    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

    分类: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次韵林仲和筠庄》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林仲和筠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绿的山谷口自然生长着茂密的荆棘,我在那里寻找并获取了另一个宝贵的世界。弥勒和龛塔一起,我住在茅草搭建的小庵里,但客人来了却不认识我这庵中的人。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谷口被形容为翠绿的景象,自然的荆棘和茂密的植物象征着宝贵的世界。诗人选择隐居于茅草搭建的小庵中,与弥勒和龛塔相伴,追求宁静和心灵的满足。然而,尽管住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作者却感到孤独,因为来访的客人无法认识他这个隐士。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境遇。山谷口的翠绿和茂密的荆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然和远离尘嚣的向往。茅草搭建的小庵象征着简朴和宁静的生活方式,与弥勒和龛塔的共存加强了这种意境。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的孤独感。尽管追求隐居和平静,但作者无法摆脱自己的内心孤独。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渴望。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宁静和内心平静的向往,同时也能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彼此理解的重要性。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使人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自我反省和追求内心真实与和谐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弥勒同龛把茅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lín zhòng hé yún zhuāng
    次韵林仲和筠庄

    qīng qīng gǔ kǒu zì pī zhēn, duàn qǔ tā fāng bǎo jiè xīn.
    青青谷口自披榛,断取它方宝界新。
    mí lè tóng kān bǎ máo xià, kè lái bù shí zhù ān rén.
    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

    “弥勒同龛把茅下”平仄韵脚

    拼音:mí lè tóng kān bǎ máo xià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弥勒同龛把茅下”的相关诗句

    “弥勒同龛把茅下”的关联诗句

您也许还喜欢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