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箔争收茧

  • “荻箔争收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荻箔争收茧”出自宋代徐照的《缲丝曲》,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í bó zhēng shōu jiǎ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荻箔争收茧”全诗

    《缲丝曲》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分类:

    作者简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缲丝曲》徐照 翻译、赏析和诗意

    《缲丝曲》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荻箔争收茧,
    瓢轮斗卷丝。
    未充身上着,
    先卖给朝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蚕丝生产的场景。荻箔(一种草纸)和瓢轮(一种陶制的纺织用具)都是用来收集蚕茧的工具。诗中表达了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将尚未加工的蚕茧先卖给朝廷以供应食物短缺的情况。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普通人民在困难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赏析:
    《缲丝曲》通过描绘蚕丝生产中的一幕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在贫困和饥荒压力下的艰难生活。诗词中使用了简练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荻箔和瓢轮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人们在收集蚕茧方面的辛勤劳作。诗词的最后两句"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则表达了人们为了基本生计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需求,将尚未加工的蚕茧提前出售以供给朝廷。这种无奈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生存的艰难。通过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诗词呈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关注,传达了一种对人类境遇的思考和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荻箔争收茧”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āo sī qū
    缲丝曲

    dí bó zhēng shōu jiǎn, piáo lún dòu juǎn sī.
    荻箔争收茧,瓢轮斗卷丝。
    wèi chōng shēn shàng zhe, xiān mài gěi cháo jī.
    未充身上着,先卖给朝饥。

    “荻箔争收茧”平仄韵脚

    拼音:dí bó zhēng shōu jiǎn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六铣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荻箔争收茧”的相关诗句

    “荻箔争收茧”的关联诗句

您也许还喜欢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