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慈山悟真观的景象,表达了道士学琴、山林幽静的氛围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大慈山悟真观,
道士学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濒海八龙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金风澹,
玉树笼烟璧月沉。
三十六坛钟鼓寂,
云璈声接步虚音。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林幽静之美:诗中道出了大慈山悟真观的景色,门外的松萝将观内的琴音环绕,形成了一片翠绿的幽静氛围,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清新。
2.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提到了海边的八龙洞和山中的群鹿,将自然景观与道士学琴的人文活动相结合。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依存和共生之美。
3. 琴音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诗中用琪花、金风、璧月等词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道士学琴的琴音相呼应。这种交融使得自然景色与音乐产生共鸣,凸显了大自然中的音乐之美。
4. 寂静与虚无之境:诗词末两句描述了观内的钟鼓声和云璈声,通过表现寂静的氛围,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钟鼓声与云璈声相呼应,给人一种步入虚无之音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悟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幽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琴音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以及寂静与虚无之境,展现了大慈山悟真观的美景和人文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和超脱的向往。
sù dà cí shān wù zhēn guān
宿大慈山悟真观
zhōng nán dào shì xué tán qín, mén wài sōng luó suǒ cuì yīn.
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bīn hǎi bā lóng cháo chū dòng, gé shān qún lù yè guī lín.
濒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
qí huā guò yǔ jīn fēng dàn, yù shù lóng yān bì yuè chén.
琪花过雨金风澹,玉树笼烟璧月沉。
sān shí liù tán zhōng gǔ jì, yún áo shēng jiē bù xū yīn.
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