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座山门分为两座山门,
两座寺庙本来是一座寺庙分开的。
东边的溪水流向西边的溪水,
南山的云起在北山的云中。
前台的花朵开放,后台可见,
上界的钟声传到下界听到。
遥想起我的师父修行的地方,
天空中桂子的香气纷纷飘落。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寄给韬光禅师的一封信。他以山门、寺庙、溪水、云等自然景物为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佛教修行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赏析: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对师父的思念之情与对佛教修行的向往相结合。一山门作两山门,寺庙分开的情景,既是诗人离师父的遥思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教义中分门别派的思考。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则是通过描绘山水云雾的变化,表达出诗人对于宇宙间的宏大景象和佛法的普遍存在的感悟。
诗中的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到师父修行之地的愿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和佛法的普世性。最后的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则是对师父修行地的遥想和对师父的敬仰之情的表达,桂子的香气更是象征着师父的高尚品德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深情而又含蓄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对佛法真理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感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jì tāo guāng chán shī
寄韬光禅师
yī shān mén zuò liǎng shān mén, liǎng sì yuán cóng yī sì fēn.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dōng jiàn shuǐ liú xī jiàn shuǐ,
东涧水流西涧水,
nán shān yún qǐ běi shān yún.
南山云起北山云。
qián tái huā fā hòu tái jiàn, shàng jiè zhōng shēng xià jiè wén.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yáo xiǎng wú shī háng dào chù, tiān xiāng guì zǐ luò fēn fēn.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