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本事诗》是一首近代诗词,作者是苏曼殊。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无量的春愁,无量的恨,一时间都在我指间鸣响。
我也经历了艰难和多病的日子,如何能忍受再听那重复的琴声呢?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痛苦。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比作春天的忧愁和恨意,形容为无量,无法计量。这些情感和忧愁如同一种音乐,在诗人的指间回响。诗人表示自己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疾病,心灵已经承受了很多的痛苦,无法再忍受听那重复的琴声,因为它会唤起更多的伤感和痛苦。
赏析:
《本事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和压抑。诗人运用了无量春愁和无量恨这样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情感的强烈和无法计量的程度。将这种情感比作指间的鸣响,更加形象地表达了它们对诗人心灵的影响。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病痛,通过对“八云筝”的提及,展示了他对琴声的厌倦和无法再忍受的心情。
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传递了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春愁、恨意和琴声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苦闷与外在的事物相联结,以此来表达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这首诗词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引发对人生苦痛和内心挣扎的思考。
běn shì shī
本事诗
wú liàng chūn chóu wú liàng hèn, yī shí dōu xiàng zhǐ jiān míng.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wǒ yì jiān nán duō bìng rì, nǎ kān zhòng tīng bā yún zhēng.
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