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嗟非恃德

  • “所嗟非恃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所嗟非恃德”出自唐代李隆基的《潼关口号》,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uǒ jiē fēi shì dé,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所嗟非恃德”全诗

    《潼关口号》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分类:

    作者简介(李隆基)

    李隆基头像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潼关口号》李隆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潼关口号》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潼关的景色和其战略重要性。

    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是黄河上的一座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地位。诗中以景写人,通过描述潼关的地势和门户的限制,表达了作者对潼关的敬畏和威严。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河曲回千里,
    The river curves for a thousand miles,
    关门限二京。
    The gate restricts access to the capital.
    所嗟非恃德,
    Lamenting the absence of virtue,
    设险到天平。
    The barriers erected reach to the balance of heaven.

    这首诗写了潼关的地势险要,通过针对性设下的关隘,使往来的车辆和行人必须通过狭窄的关门从而限制通行。诗中的“所嗟非恃德”指出了关隘的建设并非出于仁德之心,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种限制的存在是对外界的显露威力。

    通过写关隘的自然形势和设立的险要,这首诗揭示了潼关作为重要的军事防线的重要性和儿时对景色和通行的理解。作者李隆基的身份是唐朝的皇帝,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潼关战略地位的肯定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怀。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潼关的景色和战略重要性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所嗟非恃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óng guān kǒu hào
    潼关口号

    hé qū huí qiān lǐ, guān mén xiàn èr jīng.
    河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suǒ jiē fēi shì dé, shè xiǎn dào tiān píng.
    所嗟非恃德,设险到天平。

    “所嗟非恃德”平仄韵脚

    拼音:suǒ jiē fēi shì dé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所嗟非恃德”的相关诗句

    “所嗟非恃德”的关联诗句

您也许还喜欢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