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词》 苏轼
风振野,神将驾。
载云罕,从玉虯。
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太白词》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太白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雷声隆隆,山中白天变昏暗。
狂风吹动大地,神将乘驾而来。
托云罕见,跟随着神龙。
干旱极其严重,人们匆忙前去救援,但修路受阻。
诗意:
《太白词》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景象。诗中描绘了雷声震天、山中昼夜难分的景象,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狂风吹动大地,描绘了自然的狂暴和无法抗拒的力量。神将乘驾而来,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诗中还描绘了干旱的情景,人们急于前去救援,但道路却被阻碍,暗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困难。
赏析:
《太白词》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中的雷声、山昼晦、风振野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给人以震撼和惊叹之感。神将驾驭神龙、从云中降临的描写,更增添了诗词的神秘和壮丽气息。而最后描述的干旱和道路阻碍,则表达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困难,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脆弱性和不可掌控性。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震撼人心的画面,唤起读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太白词》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ài bái cí
太白词
léi tián tián, shān zhòu huì.
雷阗阗,山昼晦。
fēng zhèn yě, shén jiāng jià.
风振野,神将驾。
zài yún hǎn, cóng yù qiú.
载云罕,从玉虯。
hàn jì shén, jué wǎng jiù,
旱既甚,蹶往救,
dào zǔ xiū xī.
道阻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