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四首》 曾巩

    绛縠囊收白露团,未曾封植向长安。
    昭阳殿里才闻得,已道佳人不奈寒。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荔枝四首》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荔枝四首》
    作者:曾巩(宋代)

    绛縠囊收白露团,
    未曾封植向长安。
    昭阳殿里才闻得,
    已道佳人不奈寒。

    中文译文:
    绛红的丝囊收纳着晶莹的露珠,
    还未有机会送到长安城。
    只在昭阳殿中才传来消息,
    已经传说佳人无法忍受寒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曾巩的《荔枝四首》之一,通过描写荔枝的形象,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忧虑之情。

    首先,诗中以绛红的丝囊收纳白露团来象征荔枝果实。荔枝是一种夏季常见的水果,有着鲜红的外皮和甜美的味道。绛红色的丝囊与白露团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鲜活和美好的感觉。

    其次,诗人表示荔枝还未曾封植向长安。长安是宋代的都城,也是文化繁荣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荔枝还未有机会被带到繁华热闹的长安城,暗示了诗人对佳人离自己遥远的感受。

    接着,诗人听到昭阳殿中传来关于荔枝的消息。昭阳殿是宫殿中的重要建筑,常常有各种消息传达。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宫廷传闻听到佳人已经不堪忍受严寒的消息。这里的佳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思念的对象,她已经无法忍受孤寂和寒冷。

    整首诗以荔枝为象征,通过荔枝所代表的形象和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离自己遥远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一种温馨、忧愁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曾巩独特的意境构架和才华横溢的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荔枝四首》曾巩 拼音读音参考

    lì zhī sì shǒu
    荔枝四首

    jiàng hú náng shōu bái lù tuán, wèi zēng fēng zhí xiàng cháng ān.
    绛縠囊收白露团,未曾封植向长安。
    zhāo yáng diàn lǐ cái wén de, yǐ dào jiā rén bù nài hán.
    昭阳殿里才闻得,已道佳人不奈寒。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荔枝四首》专题为您介绍荔枝四首古诗,荔枝四首曾巩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热门推荐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