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汪元量
一从挟策来燕地,几拟陈情乞鉴湖。
风雨凄凄鸿雁瘦,雪霜凜凜鹡鴒孤。
湘江楼上无憀甚,不见吴山似画图。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作者自嘲儒衣与世俗法度不合,长期贫困苦恼的心情。他曾经带着抱负来到燕地,本想陈述心情,乞求官方的施舍。然而,风雨凄凄,鸿雁瘦弱,雪霜冷冷,鹡鴒孤寂,这些景象无情地映衬出作者的孤独和困苦。在湘江楼上眺望,作者并没有找到一丝慰藉,吴山也不像画图般美丽,他的心境愈发沉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的孤独、贫困和失意。儒衣象征着作者的学问和道德,世法则代表了社会的规范和法度。然而,作者认为自己与这种世俗法度格格不入,生活在困顿之中。他的愿望是通过表达自己的心情得到官方的关注和援助,但现实却是无情的,给予他的只有风雨和孤寂。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将自己的心情与外在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他的心境在风雨和寒冷的映衬下愈加沉重,而湘江楼上的景色更是无法为他带来任何安慰。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权贵与富贵的渴望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汪元量在困顿中的内心挣扎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将作者的心境与读者产生共鸣,使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汪元量 拼音读音参考
táng lǜ jì chéng fù fèng shān tí jǔ shí shǒu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zì xiào rú yī shì fǎ shū, qióng chóu hé rì dé shēn shū.
自笑儒衣世法疏,穷愁何日得伸舒。
yī cóng xié cè lái yàn dì, jǐ nǐ chén qíng qǐ jiàn hú.
一从挟策来燕地,几拟陈情乞鉴湖。
fēng yǔ qī qī hóng yàn shòu, xuě shuāng lǐn lǐn jí líng gū.
风雨凄凄鸿雁瘦,雪霜凜凜鹡鴒孤。
xiāng jiāng lóu shàng wú liáo shén, bú jiàn wú shān shì huà tú.
湘江楼上无憀甚,不见吴山似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