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指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乘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金缨
为人处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种谦逊的态度,自觉地在名利场中做看客,开拓广阔心境。
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他处理事情的态度十分圆融,考虑得面面俱到,所以都能不得罪任何人。
灵知通过调整自性的流通而最终稳定圆融.
他的三谛圆融、一心三观、六即佛、一念三千等教义,开出中国佛教思想的灿烂花朵,而五时八教释判佛陀一生弘化的教法,更成为中国佛教判教的主要思想。
圆满是俗谛,圆融是空谛,空俗二谛,相即不二,称为中谛。
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
一事当前,能够权衡利弊,把握轻重;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如此待人处世,才有回旋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