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关于立国安邦必须以民众为根本的一种观念。
辞典解释
民为邦本 mín wéi bāng běn ㄇㄧㄣˊ ㄨㄟˊ ㄅㄤ ㄅㄣˇ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宋.陆九渊〈与陈倅书〉:「民为邦本,诚有忧国之心,肯日蹙其本而不之恤哉?」也作「民惟邦本」。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
爲】:[wéi]“為”的繁體字。[wèi]均同“
为”。
【邦】:1.国:邦交。友邦。邻邦。2.姓。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民爲邦本的读音是:mín wèi bāng běn,民爲邦本的意思:民为邦本 (成语)民为邦本,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