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役的读音 甲申之役的意思」字如何造句

  • 甲申之役的读音 甲申之役的意思

    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农民军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战。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后,即率军东渡黄河,进逼明京师(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宁武关,至大同。三月十五日,军抵居庸关(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驻沙河巩华城(今北京昌平东南)坐镇指挥。十七日,列阵环攻京城九门,迫明禁军三大营数万人于齐化门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监杜勋入城,敦促崇祯帝逊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顺军攻占。十八日夜,崇祯帝登煤山(今景山)自尽。十九日黎明,大顺军破城。
    • jiǎ
    • shēn
    • zhī

    “甲申之役”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ǎ shēn zhī yì]
    汉字注音:
    ㄐㄧㄚˇ ㄕㄣ ㄓ 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甲申之役”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甲申之役  jiǎ shēn zhī yì  ㄐㄧㄚˇ ㄕㄣ ㄓ ㄧˋ  

    清朝光绪十年,岁次甲申(西元1884)​,中法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战役,称为「甲申战役」。次年议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国所有。
    也称为「中法战争」。

    网络解释

    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农民军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战。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后,即率军东渡黄河,进逼明京师(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宁武关,至大同。三月十五日,军抵居庸关(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驻沙河巩华城(今北京昌平东南)坐镇指挥。十七日,列阵环攻京城九门,迫明禁军三大营数万人于齐化门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监杜勋入城,敦促崇祯帝逊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顺军攻占。十八日夜,崇祯帝登煤山(今景山)自尽。十九日黎明,大顺军破城。

    “甲申之役”的单字解释

    】: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1.陈述;说明:申明。申请。三令五申。2.地支的第九位。3.申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五点到十七点。4.上海市的别称。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劳役。徭役。2.强迫驱使;使唤:奴役。役使。3.旧指供使唤的人:仆役。4.战役:平型关之役。5.兵役:现役。

    “甲申之役”的相关词语

    * 甲申之役的读音是:jiǎ shēn zhī yì,甲申之役的意思:甲申之役 甲申之役,明末农民军李自成部攻取北京的作战。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后,即率军东渡黄河,进逼明京师(今北京)。二月,克山西太原,破宁武关,至大同。三月十五日,军抵居庸关(今北京昌平西北)。十六日,李自成驻沙河巩华城(今北京昌平东南)坐镇指挥。十七日,列阵环攻京城九门,迫明禁军三大营数万人于齐化门外投降。十八日,李自成遣所降太监杜勋入城,敦促崇祯帝逊位,未果,遂令攻城。外城很快被大顺军攻占。十八日夜,崇祯帝登煤山(今景山)自尽。十九日黎明,大顺军破城。

热门推荐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