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惠州押监》 苏轼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送惠州押监》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送惠州押监》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一声鸣雁破江云,
    万叶梧桐卷露银。
    我自飘零足羁旅,
    更堪秋晚送行人。

    中文译文:
    一声鸣雁破开江上的云,
    万叶的梧桐树掀起银色的露水。
    我自己也像漂泊的孤零雁,受困于旅途,
    更何况秋天的晚上还要送别旅行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被押往惠州监狱的朋友的送别之作。作者以鸣雁和梧桐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离愁与无奈之情。

    首句"一声鸣雁破江云"描绘了雁群飞越江上,破开了悬浮在江面上的云雾,形象生动。这里的鸣雁象征着旅行者,他们在离别时发出凄厉的鸣叫,将云雾撕裂,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痛苦。

    接着,诗人以梧桐树叶卷起露水来形容离别的场景。梧桐树在古代有送别的寓意,它的叶子多且密集,像是卷起的银色露珠,象征着离别时眼泪的洒落。这一景象烘托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强了整首诗的忧愁情调。

    诗的下两句"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和心情。苏轼自称"我自飘零足羁旅",意味着他自己也像一只孤零雁一样,身处在漂泊和困顿的境地。他感叹自己的无奈和孤独,暗示了自己也深受旅途的煎熬。

    最后一句"更堪秋晚送行人"则是对离别的情景的补充和强化。秋天往往是离别的季节,萧瑟的秋风和黄叶增添了离愁别绪。诗人表示,面对秋天的夜晚,更让人感到离别的辛酸和凄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凄凉,通过鸣雁、梧桐、秋晚等意象的运用,打造出了深沉的离愁之情。诗人苏轼以流畅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自己的离愁和对友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动人的诗篇。这首诗词既是一首感人的送别之作,也是对旅途和离愁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送惠州押监》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huì zhōu yā jiān
    送惠州押监

    yī shēng míng yàn pò jiāng yún, wàn yè wú tóng juǎn lù yín.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wǒ zì piāo líng zú jī lǚ, gèng kān qiū wǎn sòng xíng rén.
    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送惠州押监》专题为您介绍送惠州押监古诗,送惠州押监苏轼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热门推荐

使用小程序,功能更全,类型更多
点击前往微信小程序!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