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
辞典解释
浆糊 jiāng hú ㄐㄧㄤ ㄏㄨˊ
用番薯粉或太白粉所煮制而成的黏糊状物。
英语 paste, Taiwan pr. [jiang4 hu2]
德语 dickflüssiges Klebemittel (S), Klebemittel (S, vulg), Kleber (S, vulg), Kleister, Leim (S)
法语 pâte
【
漿】:[jiāng]1.古代一種微酸的飲料。2.借指賣漿之家。3.汁液。4.指水或其他食物湯汁。5.衣物洗凈後,浸以米汁,乾後使之平挺。6.粘着。[jiàng]同“
糨”。
【
糊】:[hú]1.用黏性物把纸、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糊信封。糊墙。糊顶棚。糊风筝。2.同“
煳”。3.粥类食品。[hū]用较浓的糊状物涂抹缝子、窟窿或平面:用灰把墙缝糊上。往墙上糊了一层泥。[hù]样子像粥的食物:面糊。芝麻糊。辣椒糊。
* 漿糊的读音是:jiāng hú,漿糊的意思:浆糊 浆糊,中国汉语词汇,音jianghu。 释义: 面粉或淀粉加水熬制为糊状即为浆糊(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使用“糨糊”)。浆糊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多用于纸张、布料或物品的粘合。现代生产的多为纤维素和胶水制成的化学浆糊。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糊时浓度以淀粉﹕水=1﹕6,所制得的糊性质较稳定,而煮糊温度 以不超过80℃为佳。